《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夕阳真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1一、情境导入
1、板书“夕阳”,看到这两个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听了你们的描述,我不禁感叹道:“夕阳真美”(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3、这么美的夕阳你想不想去看看呢?(出示图片)这就是夕阳下的美景。
4、谁再来读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
(一)自主学习,教活词语
1、图片美,文字更美,这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夕阳真美》这篇课文。自己先读一读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
傍晚 光芒 深蓝 余辉 壮丽 慢慢地 连绵起伏
涨红 下沉 日落 西斜 染成 轻轻地
这些生词你都认识了吗?自己先读一读,开火车齐读。读完这些词语,你发现我们这课的生字在读音上有什么特点?很多字的韵母都是“an ang”,你能把他们读准吗?
去掉拼音还认识吗?现在小组内读一读吧。小组汇报读。
看来读音难不倒大家,在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是你不理解的,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
例如:“连绵起伏”:课文中连绵起伏是形容什么的?连绵起伏的西山是怎样的呢?你们瞧,这样又高有低的群山就叫连绵起伏。
“壮丽”:出示图片,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漂亮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
“涨红”:脸变得红彤彤的。
“灿烂”:这个灿字就像什么?火山爆发的情景怎么样?在这里灿烂是形容霞光的,(出示图片)你明白灿烂的意思了吗?
(二)品读美文,整体感知
1、解决了字词的难读,让我们再次走次课文,相信你读起书来一定更顺畅了。
2、谁愿意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待会你们可要做小评委哦!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3、在课文中还有一幅插图呢,你能说说图上画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吗?
4、其实这幅画的情景就是我们这篇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三)聚焦重点,理清文脉
1、再读课文,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再读一读。
在读的过程中相机指导:
1、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顿号的读法)
2、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长句子的读法)
3、根据孩子的读到的段落画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你们瞧,这就是太阳落山的过程,也是文章的重点。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三、小结
夕阳落山的过程到底没在那里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夕阳真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
西斜 余晖 壮丽 傍晚 光芒
下沉 云朵 染成 涨红 深蓝
落山 霞光 灿烂 慢慢地 连绵起伏
这些词语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读。你能用其中的一些词来说和课文有关的话吗?不急,先尽心思考一下。(三个左右)
2、你们的语言仿佛又把大家带进了太阳落山时那美丽的情景呢,上节课我们跟随着爷爷奶奶一起去看落日,在初读中了解了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夕阳真美》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精读文本
这夕阳到底美在哪呢?请你读一读课文,觉得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一)第二自然段
“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连绵起伏”这个词你理解了吗?(像这样有的高,有的低,一座连着一座,层层叠叠的山就是连绵起伏的山。 )你来读一读,看来你已经把这个词读到心里了。
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就像披上了一件——(小朋友想象一下)你觉得这样的景象怎么样?(很美)仅仅是美吗?这种雄壮而美丽的景象就是壮丽。
让我们一同去感受一下夕阳的壮丽,指名读,齐读。
太阳美,天空美,西山美。欣赏了“太阳西斜图”你想说什么?是啊,连我也忍不住想要赞叹:夕阳真美啊!
这么美的文字相信已经留在你的脑海里了,谁来试一试?出示填空背诵。
太阳已经( ),收起了( ),天空一片深蓝。( )的西山,披着( ),显得( )。
(二)第三自然段
“太阳慢慢地下沉。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此时的太阳真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不仅自己的脸红了,还把身边的云彩给染上了颜色,谁来读?
听了你的读,老师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真美啊!轻轻闭上你的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配乐)一边听一边想,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幅怎样美得画面呢?
这三种颜色已经很美了,还会有哪些颜色呢?你从哪里知道的?一个省略号包含了这么多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颜色都说进去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异彩纷呈、色色俱全、五光十色……)
想不想去看看这五彩的云朵(出示图片)多么美的云彩啊!你能读出她的绚丽吗?
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边想象一边美美地背一背吧!(配乐)
看到你们背书的样子,觉得这真是一种享受。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绚丽的“太阳下沉图”,此时,我们仍然想说“夕阳真美啊!”
(三)第四自然段
“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为什么觉得美呢?想看看这灿烂的霞光吗?这么美的霞光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拓展想象:太阳除了把灿烂留给霞光,还会留给谁呢?
你们的想象让这幅“太阳落山图”变得更加精彩,老师给你们一些词语,你能把这幅美景背出来吗?(更红了 轻轻地走向 灿烂的霞光)
是的,太阳落山的情景让我们陶醉,也让我们再次领略到:“夕阳真美啊!”
(四)小结
太阳西斜、下沉、落山的过程是如此地完美, 连爷爷都情不自禁地望着奶奶说——齐读最后一节。
这夕阳不正像爷爷奶奶他们的灿烂的生活一样美好吗?让我们一起祝愿他们,好吗?齐读“夕阳真美”。
三、拓展阅读
其实,想要赞美夕阳的不仅仅是你们,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曾陶醉其中,留下佳话。其中我最喜欢这两句,想请你们也来读一读。
……此处隐藏27577个字……开书本,读读课文第2、3、4节,画出让你感受到美的语句,多读几遍,看能不能把夕阳的美读出来。2、第二节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美?(出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⑴“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出示图片,现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相比,怎么样?(变的柔和了)指导朗读。
⑵“天空一片深蓝”出示图片,感受并读好“深蓝”。
⑶“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出示图片,理解“连绵起伏”。看着图在本子上画一画。师小结:连绵,就是一座山连着一座山;起伏,就是有高有低。范读“连绵起伏”。出示图片,理解“壮丽”。师描述:看,太阳快落山了,它的余晖染红了天空、云朵,它好像给群山披上了红色的披风,这山既雄伟,又美丽。这就叫“壮丽”。齐读
⑷师:天空一片深蓝,西山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
⑸谁能给图片配上文字来赞美夕阳?老师播放图片,范背第二节。自由练习背诵,指名背。
⑹小结:西斜的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美丽的余晖,给树木穿上了红色的裙子,就连小朋友的脸也被映红了!让人忍不住想说——(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3、同学们真会读书!想不想让这些夕阳图在头脑中“动”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就能使图片“动”起来,要不咱们试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节让你感受到了美的词句?出示第三节。
⑴指名读,你感受到美了吗?
⑵“圆圆的脸涨红了”,涨红的脸像什么,可爱不可爱?读好:涨红。引读:“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还能把云染成什么颜色?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把这么多的颜色都说进去?(五颜六色)
⑶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美丽、多壮观呀!能给这副图配上文字吗?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⑷这么多的颜色挤在一起,多热闹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五彩缤纷的颜色中去吧!——齐背
⑸小结:当太阳慢慢下沉时,他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就像个可爱的娃娃。它让周围的云朵变成了黄色、红色、紫色、绿色、蓝色、金色……颜色多得数也数不清,让人忍不住想说:夕阳真美(齐读课题)
4、我们读读、想想、背背,学习了第三节,太阳西沉时云朵的美都在我们面前动了起来。(出示落山图)谁能通过朗读让这幅图也“动”起来。请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四节。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读,给这幅图配上文字。评议:你感受到美了吗?图“动”起来了吗?
⑵“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这时,同学们想对夕阳说些什么呢?(恋恋不舍之情)
⑶练习背诵,再为这幅图配上文字。
⑷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片灿烂地霞光,把它们留在身边。齐背第4节
5、小结:是呀,夕阳真美,让我们亮开嗓子,用所有的热情赞美它吧!(齐读课题)夕阳真美!
6、这么美的夕阳,让我们永远把它记在脑海里吧!出示第2、3、4节,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指名背,齐背)。
三、纵向延伸,深化“美”
1、最后,(引读)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爷爷为什么不望着孙子说“夕阳真美呀”,而是望着奶奶说呢?
2、讨论,指名说,小结:是呀,爷爷奶奶虽然大了,但生活很幸福,就像是夕阳那么美好。让我们共同祝福他们!播放歌曲《夕阳红》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15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认读两条绿线格里的4个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理解“连绵起伏”、“壮丽”、“灿烂”等词语的意思。凭借图片和文字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3、积累丰富的词语、诗句。
教学准备:
夕阳落山时的各种图片、音乐
一、导入
1、小朋友,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夕阳真美》(读题),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我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小作者看到了日落时的哪些美景?
二、新授
(一)体感受夕阳的美
1、指名回答。
根据回答板书:西斜;下沉;落山。
2、小朋友们可真会读书,你们已经将夕阳落山的三幅美景图给概括出来了,你们看,夕阳就是这样跟我们告别的,它先西斜——接着——下沉——最后落山了。
(二)体会西斜之美
1、夕阳落山的每一次变化都是那么壮观,那么美丽,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仔细欣赏、品味。请小朋友们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欣赏到了哪些美景。
3、指名回答。
(1)太阳收起了自己刺眼的光芒。板画:太阳。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温暖)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你还欣赏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深蓝的天空。
深蓝的天空什么样子?像什么?你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指导朗读,体现天空之美。
生自由说:我看到连绵起伏的西山…
(3)“连绵起伏”的西山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指导学生上来作画)理解词语:连绵起伏
想看看夕阳下的西山吗?
(出示图片)你觉得这时的西山怎样?指名答。(又壮观又美丽)
说得真好,又壮观又美丽就是——(壮丽)板书。
西山为什么这么壮丽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染西山。
因为夕阳的余晖的照耀,西山变得壮观而且美丽,景象多么令人惊奇啊!小朋友,你能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一句话吗?男女生读。
4、总结
看到这么壮丽的景象,你还想说些什么呢?是啊,夕阳真美啊,小朋友们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一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5、小朋友你们把这美丽的景色记在心中了吗?出示填空,哪位小朋友来填一填。
太阳已经(),收起了()的光芒。天空一片()。()的西山,披着()的余晖,显得十分()。
6、读一读。
7、总结学法
小朋友,刚才啊,我们用读课文,看图想象,再读课文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第二自然段。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这种方法同桌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下沉的夕阳美在哪里?用横线将表示夕阳美的句子或词语画出来。
(三)体会下沉之美
1、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涨红的意思。
2、小朋友,此时的云彩是不是就这种几种颜色阿?(出示句子)
3、你们怎么知道不止这几种颜色呢?因为他用了省略号。小朋友真会读书。还会有什么颜色呢?你能用成语概括一下省略的颜色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色彩斑斓、万紫千红,五彩斑斓)板书:五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