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5-26 11:13:08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特别的作业》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主题单元主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爱护”为主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懂得怎样与自然和睦相处,从而培养环保意识。课文通过学生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别开生面的作业:找春天,了解了小丽的“特别的作业”——自己亲手画的一幅玉兰花画,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任何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生命,做自觉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另外,小丽的做法还启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缺乏环保意识,加之语言能力有限,让他们了解“怎样爱护”不算难,但要了解“为什么要爱护”却不容易。但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较强,想象力丰富,好表现,情绪易于激动。因此,教师将生硬的说教安排于一个又一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中去倾听、理解、表达和交流。

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怎样进一步和睦相处,增强环保意识。

知识要求

学会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能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觉识字。会区分“昨”与“作”的不同,会正确、规范的书写生字。

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认字和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和写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通过读文体会真实的情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创境引思,目标定向

1、教师:小朋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以“爱护”为主题的单元。(板书:爱护)

2、齐读单元课题,师“爱护是什么意思?”(喜欢;不弄坏;保护,不破坏。)

3、师:说得非常好!你们知道哪些东西需要爱护?(学校、小动物、花草树木……)

4、引入课题:小朋友说得真好!生活中值得爱护的事物很多很多,怎样去爱护,这就值得思考了。老师今天介绍一篇好课文给大家,大家一定会明白很多很多……板书:特殊的作业

二、鼓励质疑,引发兴趣

1、教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问题呢?

2、学生回答:

A、特别是什么意思?

B、“特别的作业”是谁做的?

C、“特别的作业”指的是什么?……

3、小结: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不少。那我们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三、自主探究,互动感知

1、自由试读

师:开书34

页,自己试着读一遍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问小伙伴和老师、查生字表、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2、小组学习。

3、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语,学生汇报识字情况。(你认识了哪些字?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4、学生识字。

5、师:细心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

“带”“代”的读音相同,怎么组词,怎么区分?

“昨”“作”两个字的样子、读音相象。昨天——与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作业——人来做作业,所以是单人旁。

6、检测识字:春姑娘看到你们学得这么认真,送来了很多礼物。看——识字卡片。(卡片在黑板上组成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

7、师:小朋友在识字时最喜欢作什么游戏?(开火车、猜字)

(猜字游戏:一个学生指字,一个学生猜字是“作”字吗?不是“作”字。是“业”字吗?对、对、对,你猜对了。)

四、交流体验,探究感受

1、教师:小朋友很开心。猜字游戏加深了对生字的认识。生字宝宝回到课文里,我相信小朋友还会认识的。再读课文:这一次要读得流利、有感情,喜欢用什么方式读就怎么读。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小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同桌读……)

2、用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3、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A、我知道什么是特殊的作业,小丽画的画很特别,因为她爱护花草树木。(出示多媒体画面)

B、小丽做得好,我们要向她学习。

C、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小丽想到了,说明她爱动脑筋。

……

师:小朋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弄明白了吗?(明白了)

五、引伸创造,发展感悟

1、师:小丽的特殊的作业是最好的,我想其他小朋友也并不是故意破坏花草树木,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错事,以后他们一定会改正的。

小朋友,如果罗老师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把春天带到学校里来,你会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照出来、唱出来、说出来、画下来……)

2、小组活动:准备一下,表现你对春天的热爱。

3、小组表演。

4、多媒体:教师展示有关春天的照片、图片。

六、创设情境、指导行为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公园吗?下面,老师带你们去看看。(多媒体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小草、小花、树、小动物……)三块木牌子是干什么的?(写广告)写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草人人爱,千万不要踩。

●小花说:“千万别摘我,我怕疼!”

●不要乱给小动物吃东西。

●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花草树木。……

3、小结:小朋友真不错!真正懂得了怎样去爱护大自然里的动物和植物。

七、板书设计:

爱护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为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明白文言文中蕴含的道理。

2、指导学生诵读古文,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3、背诵文言文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明白文言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题目是《学弈》“弈”是一个生字,(师板书)伸出手指,我们一起写一下,上面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亦”,下面的部分注意撇和竖在写的时候都要出头。

……此处隐藏4042个字……

①略无阙处(毫无)(通 缺)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③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第二段:④夏水襄陵(漫上)⑤不见曦月(太阳)

⑥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⑦或王命急宣(有时 )

⑧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⑨不以疾也(不如) (快)⑩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第三段;

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

13良多趣味(确实)

第四段 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

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

(2)重点句子翻译:

①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⑤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

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课堂练习。

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③属: 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④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4、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 ”表示。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 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 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