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5-26 11:14:03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7篇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2、吸收孔子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的部分。

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两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春秋时期,有一位老人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一起争辩。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什么。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中午时就距离人远了。另一个小孩则认为正好相反。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和饭钵那样大了,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近的显得大吗?”第二个小孩则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在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对这个问题,老人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地说不知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愠 曾子 三省 罔 殆 女 凋

2、朗读成诵: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 各自练读。

⑵ 检查背诵情况。

3、从文章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出其大体意思,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逐章逐句翻译,品味探究。每小组派1—2名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例1:“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告诉我们对人要懂得宽容和理解。

例2:第四则讲的是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是基础是前提,思考能使学习更深刻。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翻译上或内容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在黑板上汇总,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例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温故”是复习巩固旧知识,是手段,“知新”则是获取新知识,是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不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新发现的人,是不可以为师的。

五、拓展延伸

1、再次检查背诵情况。

2、教师读《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学生从中找出常见的成语、格言和警句来。

⑴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

⑵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⑶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

⑷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习相远)

⑸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文会友)

⑹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途说)

⑺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反三)

⑼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言不顺)

⑽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发愤忘食)

其他,如:当仁不让;三思而后行;言必信,信必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

六、布置作业

1、能熟练背诵全文,并把有关成语、格言、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2、看注释,查工具书,书面翻译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前谈话

师: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说两句话,请你们仔细听,对你就鼓鼓掌。不对,你就摇摇头。

第一句:我们是好朋友!同学鼓掌。一下子让我拥有了这么多朋友,我心里都乐开了花。

第二句:你们上课听讲真专心!

师:看大家这么有精神的样子,我们就准备上课了,好吗?希望客商我们能专心学习,也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认识安培

师:刚才,我一下子认识了那么多新朋友,太高兴了。我啊,也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朋友,你看(出示安培的图片)一起来喊喊他的名字

生:安培

师:安培到底是谁?又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请你认真读读这句话你就知道了。

指名读

师:第一次读就能读正确,真棒

指名读

师:最后半句不着急再读一次吗?

生再读

师:现在你能用这个句子来介绍一下安培吗?

句式训练:安培是 。

生1: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生2:他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要是把红色的这两个词读得重一点就更好了。

初读,了解故事梗概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安培因为做事情太专心,而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故事的题目就叫《“黑板”跑了》,请你们和我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谁能来读读?

指名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的小脑袋里有没有冒出许多小问号来?

同学提问

师:黑板怎么会跑呢?黑板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现在请你仔细想想,还能不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会问的人就一定很会学习。就让我们赶紧去读读课文吧,请先看读书要求:

1、 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词语圈出来多读几遍。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 边读边考虑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

明白了吗?赶紧从课桌里拿出课文纸大声读起来吧。

同学读课文,教师将难读的词语打到课件上。

车辆 只顾 衣襟

掏出 车厢 后壁

演算 情不自禁 聚精会神

师:看到大家一遍接着一遍读课文,我都不忍心打断大家了。可是我很想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告诉我呢?黑板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怎么会跑呢?

生1:因为那不是真的黑板,是马车车厢的后壁。

生2:马车跑了,马车的后壁就跑了,黑板也跑了。

师:读了课文还不够,还要会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

车辆 只顾 衣襟

掏出 车厢 后壁

演算 情不自禁 聚精会神

师:谁能 ……此处隐藏7706个字……现在看看我们用这个秘密武器能不能帮熊二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如果用小棒摆这个图形,它可能余几根?

生:1根或者2根。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余下3个的话就又能摆一个三角形了。

师:你太聪明了,摆这个图形可能余几个呢?来一起回答。

生:他可能是1—4根。

师:这个余数比除数小的武器不仅能帮我们解决摆小棒问题,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来看这个除法算式,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几?

生:1—5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余数比除数小,除数是6余数只能是1—5.

师:回答的真完整啊,那如果这个算式,只让我们写一个最大的余数,应该写几?

生:5

师:那如果我们知道余数是6,那除数会是谁?

生:8,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除数要大于余数,余数是6,除数8比他大,所以是B.

师:真是个会思考的小朋友,我想写一个最小的除数,应该写几呢?

生:7。

6、课堂总结,课后思考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了余数的意义,还知道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一定小于除数。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老师在上课前做的那个小游戏,希望同学们课后一起交流能够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探索出它的奥秘,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好,下课。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理解楞次定律和能量守恒相符合

3、会用楞次定律解答有关问题

4、通过实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楞次定律中的“阻碍”和“变化”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

1、计算机、电视机(或大屏幕投影);

2.、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干电池、蹄形磁铁、灵敏电流计、楞次定律演示器.

五、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探究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

1、提问: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电脑演示例题:请同学回忆右手定则的内容,并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

引入:

电脑设置新情景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如果用其它方式改变磁通量,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如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新课教学

(一)、通过旧知识给出新结论:

即利用右手定则判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给出结果:

当原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

当原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二)、学生实验:实验内容见附表一.

实验准备

1、查明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搞清螺线管导线的绕向.

2、通过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电脑的演示,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现在,我们再来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得出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由于电流方向和它所形成的磁场方向是有确定的规律的,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便能够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楞次定律内容的教学部分:

1、通过前人所做实验的大量性来说明此结论的普遍性.

2、通过电脑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进一步分析实验的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所反映的物理本质的规律,请学生得出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并加以叙述,教师予以评价、修正,在此基础上得出楞次定理的完善表述.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3、通过电脑演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阻碍”和“变化”的含义.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不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因此,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和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

这里的“阻碍”体现为: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反,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增加;当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磁场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通量阻碍了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减少;当回路中的磁通量不变时,则没有“变化”需要阻碍,故此时没有感应电流的磁场,也就没有感应电流.

(四)、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部分:

通过软件教学模拟实验过程,并加以引导,使学生独立思考:

总结出利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练习部分:

⑴ 方形区域内为匀强磁场,在矩形线圈从左到右穿过的整个过程中,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⑵ 无限长通电直导线旁有一个矩形线圈,当线圈远离直导线时,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⑶ A、B两个线圈套在一起,线圈A中通有电流,方向如图,当线圈A中的电流突然增强时,B中的感应电流方向如何?

(五)、定律的深化部分:

1、楞次定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电脑软件的演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

3、深化: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上看:电磁感应的效果是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②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螺线管中用楞次定理得出的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在螺线管上端为 极,这个 极将排斥外来的条形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此排斥力的作用而运动速度逐渐减小,即动能要减少;要维持其运动速度则需要有外力对磁铁做功.可见,电磁感应现象中线圈的电能是外部的机械能通过做功转化而来的.因此,楞次定理与能量转换与守恒规律是相符合的.

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若感应电流方向与用楞次定理判断得出的方向相反,则螺线管的磁场将与条形磁铁相互吸引,这样条形磁铁的速度会愈来愈大.也就是说在电路获得电能的同时,磁铁的动能也增加了.这时,对于电路和磁铁组成的系统来说,它将找不到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电能和动能是凭空产生了,这显然与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相违背.

(六)、小结:

总结楞次定律的三种表述方式:

表述一: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表述二: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表述三: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阻碍引起它的原电流的变化;

作业: 书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