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5-05-26 11:12:50
【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

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二、说设计思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力求营造一种"简约而不简单,随意却不随便"的和谐语文课堂。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1、(师生问好后,教师板书"忆"字)

①师:请同学们读这个字。能给"忆"字组几个词吗?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呢?

(课件一:演示"忆"的演变过程)

②师:由此,你想到了"忆"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回想、思念)。

③师:古往今来,有人思念家乡,有人思念亲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们将和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书:江南,学生齐读课题)

2、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二:江南风光视频:小桥、流水、垂柳、凉亭……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录音伴奏)。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可以唱。词不同于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为长短句。《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

(教师配着古乐范读)

(二)"胖"读全词,古诗新谈。

这一环节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出示课件三:重要词的注解。

要求:

①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质疑提问并作上记号。

②书写"谙"字两个,在自己与同伴都认为美观的字下画"☆".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了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抓重点词句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说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说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说学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渗透“学无止境”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从题目入手,了解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尽管如此,他还是虚心向大思想家老子拜师求学,因为在他看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从中了解大思想家孔子的谦虚好学的精神,渗透“学无止境”的精神。

二、读中感悟,学习品行

1、给学生充分自主阅读的时间,体会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我力求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引导学生多与文本对话,主动探究,通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获得更多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2、交流读书感悟: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艰辛的求学态度。

随着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抓住句中的

关键词来理解内容,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想象词背后隐藏的艰难困苦,感悟孔子的不畏艰辛、求知若渴的心情。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让孩子仔细读孔子和老子见面后的对话,抓“迎候”“上前行礼”“您”“再次行礼”等重点词语感受孔子和老子谦和、知礼的人格魅力;然后分角色朗读,理解破折号的意义,指导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随机出示孔子名言,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

小结:怪不得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用自豪的语气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来赞颂两位大思想家的学识与品行。接着追问学生, ……此处隐藏9788个字……养他们的识字兴趣;2、学会书写“巾、牙”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我认为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要让学生认识十四个生字,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某些识字量较少的学生。写字时,要把“巾、牙”两个生字写正确、写匀称、写漂亮也比较困难。

二、说过程。

在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后,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将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探究发现,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巩固识字成果。

1、生活识字,展示交流。首先,我揭示课题,导入新课,需要买东西的时候,会去什么地方?引出生字:商、场,随机学习生字,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请学生说说自己和父母一起去自选商场时,经常买些什么东西,从而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9个词语:面包、牛奶、火腿肠、牙膏、毛巾、洗衣粉、铅笔、尺子、作业本。在这9个词语中,包含了本课所要学习的10个生字:包、奶、牙、毛、巾、笔、尺、作、业、本。可以让学生圈一圈,找出生字,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并介绍自己是怎么认识的。根据班级学生情况,这些字学生大多都已经认识,可以请学生自己说说是怎么记住的,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让孩子之间互相学一学,考一考,比一比,记一记,将识字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商品的标签,读读上面的字,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确购买的商品各式各样,感受到自选商场的商品很多,在那里购物很方便。从学生的感受自然地过渡到对短文的学习,认识生字“东、西”。

2、自主识字,探究发现。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主动识字,发现识字的奥秘,形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对见面较多,学生自己已经认识的生字,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记忆,如:“本、牙”两字可结合已学过“木、体、穿”,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办法识记;对常用字,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过这些生字,如:包、毛……,对平时见面较少的生字,如:笔,可以由老师引导学生记忆。这是一个会意字,古代使用的毛笔,上面是竹子做的笔杆,下面是动物的毛制成的笔头,让孩子从造字的角度去记忆,不但记住了字形,更了解了字义,强化了对生字的印象。

3、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根据一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识字成果。

如:刚开始识字时,可以请同桌两位同学互相检查、帮助,待这些生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留下一定印象后,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创设情境,巩固识字。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游戏:

(1)猜猜藏起来的是谁:4—8张生字卡片,藏起一张,展示剩余的卡片,请学生猜猜那张卡片被藏起来了。游戏中所使用的生字卡片数量由少逐渐增多,不断提升难度。

(2)贴标签。请学生给生字和图片对上号,检验学生的识字效果。

(3)小小采购员。四人小组活动,一位同学担任售货员,他持有许多商品的图案(标注拼音),其余三位同学手中持有购物单(由生字组成的各种商品的名称),每张购物单上有3—4种商品名称,看谁能迅速购回所需商品。

4、写字指导。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新课标对写字教学是非常重视的,强调要让学生“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我会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书写,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学会找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14课《荷叶圆圆》。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设计的理念、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一篇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好课例。

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的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带来了欢乐,给小朋友也带来了欢乐。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说设计理念

1、调整师与生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特别是起始年级,就更要尊重儿童的思维方式、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想儿童之所想,乐儿童之所乐,把学生视为平等的学习伙伴。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本着一个“成为孩子们学习时的伙伴,玩耍时的朋友”的指导思想,从教学程序的设计,到课堂用语和肢体动作的运用,都力求让自己更儿童化。

2、更新教与学的方法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关键词,怎样让如今的课堂成为充满爱意的课堂,富有诗意的课堂,饱含情意的课堂,体现创意的课堂,更需要在“教与学”上下功夫。在教的方面,我主要是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主动参与,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的方面,我则更提倡个性化的学习,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以一个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中训练语言,创造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四、说学法

1、学生分析

夏天是孩子们的,欢乐是孩子们的,梦想是孩子们的。孩子们对夏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夏天是炎热的,知了在树上唱歌;荷花展开了笑脸;小伙伴们穿上了汗衫和花衣裙,吃上了西瓜和冰淇淋……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